网站公告
成果转化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 成果转化
阅读教学别忘了审美教育
添加日期:2012/10/9 9:48:37   浏览次数:1905   文章来源:贵州省盘县六中   加入收藏

阅读教学别忘了审美教育

    别林斯基认为:“只有在美的感情下,才能有智慧,只有美的感情,学生才能提高到宇宙的思想,并了解自然和一切现象的总体。”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提倡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是语文教学的固有要求。过去的语文教学更多注重了语文的基础知识和读写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文的审美功能。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防止出现以下几方面的误区:
    一、从“文以载道”的角度片面强调语文的思想性。把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等同于思想道德教育,认为美育的主要任务只是为了辨美丑,分爱憎,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其实它比思想道德教育要丰富得多,它不单包括培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乐于奉献等高尚的道德情操,还包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人的生命的珍惜,对人的个性的张扬,对人的尊严、权利、自由的保护等。
    二、从工具性的角度,将语文美育仅限于语言美的分析,不与“道”结合起来阐释,把“文”仅仅理解为词语的品味和鉴赏,以至在课堂上大谈审美知识,进行所谓的“赏析活动”,对鲜活的语言材料进行残忍的肢解孤立分析,对其他的要素不甚顾及,如句式、修辞、写作方法、篇章结构、表达手段等, 从而破坏了真正的美感。
    三、过分强调美育的专业特性,片面理解语文美育的功能,认为美育就是培养和造就几个作家、诗人和艺术家,结果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本义和语文学科的规律。
    上述种种,都没有真正把握语文学科审美教育特性。语文教学过程应是一个文道统一的过程,是一个真、善、美融合的过程。智、德、美同时存在,同步发展,互相渗透,共同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智育失去了德育和美育的渗透,智育就失去了灵魂和动力。就像爱因斯坦所比喻的那样:“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德育、美育失去了智育,也就成了子虚乌有。因此,真正的语文课是以智育为中心渗透德育和美育的课,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课。
    总之,语文教学应该是“美”的,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那“美的世界”,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展开一场富有生命体验的对话、沟通、合作,师生双方共同实现着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创造着教学美。“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找到了人的尊严与自信,人的智慧与情感,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性情上得到陶冶,人生境界上得到“净化”,人格得到“美”的升华。
(作者单位:贵州省盘县六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留言反馈 | 文件资料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