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135”发展路径选择与困局突围
添加日期:2012/10/26 14:28:39 浏览次数:1277 文章来源: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
加入收藏
坐落在红土地上英雄城南昌的江西财经大学,东临碧水赣江,西接烟霞梅岭,北纳庐山之灵气,南承井冈之精神,明年即将迎来90华诞。2002年,借中国“入世”之东风,江西财经大学毅然上马 创办国际学院本科教学实验班。10年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高擎“教学相长、中西合璧、内引外联、高位嫁接”的办学旗帜,创造性地选择“135”(即一个目标三个阶段五个国际化)的发展路径,突破地理位置、学科平台等困局重围,迎难而上,奋力追赶,师生同心,薪火相传,初步实现了在欠发达地区培养经济管理类国际化人才的教育目标。
一曲传唱十年的“国际”歌
“2011年8月13日,作为首位也是唯一一名赴美国内布拉斯加卫理大学交换学习的中国大陆留学生,一言一行不仅是独立的,而更有可能被放大为一个国家的形象。”已是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大三国际会计1班的李昱同学认真地说,神情兴奋而严肃。经过艰辛的努力和反复的洽谈,ISEP在实地考察江西财经大学办学后,2010年,江西财经大学正式成为美国国际交换生组织(ISEP)中国大陆首家成员大学,通过该组织,江西财经大学学生有机会进入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所大学(其中美国高校155所)进行交换学习与交流。李昱正是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首个吃螃蟹的漂亮女生,也正因为她在美国的出色表现和真诚邀请,内布拉斯加卫理大学Kelly Eaton教授于2012年6月应约造访江西财经大学,并达成初步意向,两校合作与交流将进一步走向深入。
现拥有各类在籍学生4万余人的江西财经大学,多年来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美国纽约理工学院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85所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研究生和本科生层次的境外交流项目达到84个。2009年,国内考位数最多的托福考点落户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ACCA考点入驻,2011年又获批全国GRE考点,如此密集的国际考证考点齐聚江西财经大学,使该校的国际化教育步步为营,层层推进,社会影响与日俱增。这对于地处内陆省份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江西的高校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创造奇迹的是一代代努力奋斗拼搏的江西财经大学人。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一波又一波扑面而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毫不含糊地肩负起了成为该校对外开放“门户”和国际化办学“桥头堡”的历史重任。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首任院长蒋经法教授所倡导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出国门也留学”的治院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他说,如果不解放思想,创新办学方式和机制,捕捉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有利机遇,我们就会永远落后、被动和挨打。10年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紧紧围绕“在欠发达地区培养经济管理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历经筹建国际化特区——借势发力、引进国际化师资——借鸡生蛋、引入国际化教学——借梯上楼、开拓国际化交流——借船出海、提升国际化管理水平——借石攻玉,以三个阶段,有序推进“135”计划。从第一个精心为出国留学做准备的2002级国际金融班詹亦宁同学(美国波士顿商学院硕士毕业,现供职美国某会计咨询公司)、第一位出国留学并获海外名校博士学位的2002级国际金融张鸿儒同学(曾师从撒切尔夫人6人经济顾问之一的Patric Minford教授,现任教于哈萨克斯坦Nazarbayev University经济学院),到第一批剑桥学子2006级国际会计1班李骅洋同学(现供职苏格兰皇家银行)、首位派往驻外使馆的2004级国际会计2班陈演同学(供职中华人民共和国驻黑山大使馆),至今共有306名优秀学子进入全球百强名校深造。在现已毕业共七届2700余名毕业生中,有出国留学交换经历或攻读硕博学位的学子占40%以上,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首届三个专业(国际会计、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的149人,扩增至现有39个班在校生2186人,国际学院已然成为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化办学的一面旗帜、一张鲜艳亮丽的名片。
国际学院也是众多学子心中的另一个家,一个“爱人”。现仍在剑桥攻读硕士学位的2007级国际商务3班的丁捷同学在母校毕业典礼上的一段话,或许是最能代表学子的心境:回想我所走过的这四年,恍惚间竟觉得我与学院谈了四年称不上轰轰烈烈但弥足珍贵的“恋爱”,I love you not because who you are but because who I am when I am with you。
让我们一起跳艰苦奋斗的“井冈”舞
“肇于唐,盛于宋”的书院文化最能折射出江西人对教育的无比重视。江西历代书院之多,居全国之首,因其倡淳淳学风而世代流传。而作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浸透着烈士鲜血的圣地”的井冈山,留给人们的是“艰苦奋斗,敢闯新路”的井冈精神。无疑,身处江西的江西财经大学传承优良传统,牢记艰苦奋斗中“百年树人”的职责,独辟蹊径,勇往前行。
现正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金融硕士的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2008级国际金融2班的熊博同学说:“我是一个幸运儿,本科期间没有任何海外留学或交换经历,但我多了一份责任向学弟学妹们证明:美国梦并不遥远。”在剑桥攻读硕士学位的2007级王楚红同学说,在剑桥能看到一个中国的缩影。对于这几代的中国人来说,剑桥不是牛顿,也不是罗素或者凯恩斯,剑桥是徐志摩和他的《再别康桥》。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追求的是“中西合璧”,对于越来越多的熊博、王楚红们来说,在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所接受到的教育不仅仅是要拥有国际化的视野,更重要的是,与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的管理团队一道,在逆境中实现理想,在奋斗中摘取光荣。10年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像一名信心百倍而无所畏惧的勇士,遇困解困,逢难而进,爬坡过坎,在办学的“战略、策略、战术、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扬“井冈”精神,跨越式地迈动步履:一解现存机制不足之难,举全校之力发展国际化教育;二解固有思想束缚之难,造势而为彰显特区特色;三解海外师资聘请之难,争取“请得进、留得住”;四解校内师资进修之难,力求“学得会,走得出”;五解中外课程对接之难,促使课程设置国际化;六解课题改革之难,促进教学方式国际化;七解实践资源稀缺之难,推行实践教学全程化;八解地缘优势缺失之难,苦练内功主动出击;九解国际办学思想教育之难,扎根特区情系母校;十解学生潜能激发之难,实行教学管理的人本管理;十一解多方环节协调之难,实践教学管理的通道融合;十二解国际化立体式宣传之难,实施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处理。
“教学管理、合作交流、学生管理”作为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的三驾马车,各团队成员同心同德,并驾齐驱,协同创新,教学相长。短短10年,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学子,从“国际之旅到爱尚国际”,从百余人规模到两千人大院,映照出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人的沸腾热血、张扬个性和勃勃生机。学子们是幸福的,他们不仅是受教育者,还能全程参与到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的教学、管理和留学之中,大量的学生助教、学生助班、学生助管、翻译团队、涉外团队和“阅读知天下”、“数理经济小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社”、“求职CIC”、“经济文化研究社”、“江财赛扶”等学生社团活跃在课堂内外,他们不仅是学习的主人,也成为了大学生活的主人。一位来自英国的保罗·杰克逊教授连续多年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授课,他说:“我很荣幸来到这里,在未来的时间里,中国将成为经济实力世界第一的国家,能身处其中,非常美妙。中国学生非常用功和有趣,和他们在一起,绝对是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待到秋收时 “英才”果满枝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为师如此,办学亦然。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秉承培养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创业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按照江西财经大学校长王乔教授提出的“人才培养是根本使命,提升质量是立校之本,特色发展是强校之路,服务社会是应有之责”的要求,低头行事,抬头看天,舞动“井冈”步,唱响“国际”歌。
10年来,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闯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国际化人才培养之路,成为江西财经大学党委书记廖进球教授经常提及的江西财经大学亮丽名片。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学子在全国性的各类竞赛中摘金夺银,2007年王一平同学以连续6周稳居第一的绝对优势,勇夺“世华杯”全国争霸赛股票组个人金奖,2009年杨梓同学晋级CCTV杯英文演讲总决赛第3名,获香港AIA求职语文大赛冠军,有5人次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有18人次在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中获一等奖,在江西省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选手中,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学子独占40%。毕业生实现了高质量就业,连续多年常规就业率位居全校之首,有40%学生出国交流或交换学习,或攻读硕博学位,有45%学生从事金融服务业或商务领域,进入涉外岗位,他们之中,有近500名毕业生入职世界500强企业,有20余名同学仍在国外知名高校攻读博士学位,有10余名毕业生直接就业于纽约华尔街等地的跨国公司。十年磨一剑,风雨见彩虹,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办学成效初显,“英才”硕果满枝头。
现任职美国纽约华尔街普华永道会计公司的2005级国际会计2班乔琳同学,在写给班主任的信中说:“老师,我被聘为我所读美国高校的第一位能教授会计学原理的外国助教,虽是助教,但完全跟教授一样地讲课,十几年来,学校从未聘过一个母语非英语的人来教授这门课。也正因为这份工作,学校免去了我几乎全部的学费并支付了不错的工资。10月,我与纽约华尔街普华永道签订了正式的工作合同,这份工作来之不易,因为美国经济形势走低,很多美国人都没有找到工作,我在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和实习经历的情况下拿到这份工作,确实小小地震惊了我们美国学校的老师们。”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还先后获得了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全国辅导员年度入围奖、江西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江西省五四红旗团总支、江西省优秀班集体、校党建示范点、校学风示范点荣誉,多次被评为校先进单位、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校宣传工作先进集体、校军训先进连和校社会综治先进单位,连续两次摘取校男篮年度冠军等。
如果说,2001年我国加入WTO是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话,那么,2002年9月江西财经大学创办国际学院招收本科教学实验班,则是江西财经大学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迈向高等教育国际竞争舞台中值得浓墨重彩书写的一笔——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正昂首走在国内地方性高校国际化办学的第一方阵。正如现任院长杨慧教授所言“有梦想就了不起”。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的师生们正在戮力实现他们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