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素质教育促进项目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成果展示 > 素质教育促进项目
用一篇读书笔记走进世界读书日
添加日期:2014/4/23 14:36:59   浏览次数:1622   文章来源:本站   加入收藏

用一篇读书笔记走进世界读书日

 作者 马得清 

      世界上有哪一个民族把学习当作信仰的一部分?又有哪一个民族认为教师比国王更伟大?回答只有一个:犹太民族。这种至高无尚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教育是立国之基,教育事关一个民族的未来,教育是我们今天的头等大事,更是关系到一个民族明天命运的永恒主题。要想科学地发展教育,就必须革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就必须扬弃我们的教育之短。 

       随意挑选了几本书,翻了翻,最后拿起《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心想,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不是美国的教育吗?除此之外,还有德国、日本、俄罗斯、韩国等的教育不也口碑甚佳吗?

      打开这本书的时候,斜阳正从学校图书室的宽大的窗户外面温情地洒进来。刚刚改完学生的作文,和许多时候一样,我用阅读代替休息。我没有忘记,我的内心深处,也有一缕阳光,它就是阅读带来的精神之光。

    开篇,作者列举了三位用思想改变世界历史进程的历史伟人马克思、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这三人都出生于犹太人家庭。

    接着作者用数据说话。自从1901年到2001100年间获诺贝尔奖的680人中有138人来自犹太人家庭,占20%。全世界犹太人只有1500万,占世界总人口的03%03%的人口贡献了20%的世界文化伟人。作者旨在用诺贝尔获奖者的数据说明犹太民族教育的成功。不仅如此,作者还指出,犹太民族教育的成功不止表现在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上,还表现在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方面。自1948年犹太民族复国之后,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一个国土面积与我国天津相当、人口600万、自然条件恶劣的小国家,其综合国力排名在世界前六名。这种令世人惊讶的结果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作者的回答是犹太人、犹太民族、以色列有着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掩卷沉思,理念的光芒照亮书页,激荡我的心灵。我的眼前出现一个遭遇万劫而不灭的民族的背影和笑脸。

    众所周知,犹太民族是一个失去祖国长达两千多年的民族,她的子民散居世界各地。然而他们最终成功地复国,历经千年而没有被其他民族同化,没有失去民族个性。究其根本原因,正如作者所说,是因为他们能够把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和现代社会紧紧结合起来,认为教育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就是财富,教育就是未来。

    其实,这样的表述如果不加解释还不足以让人信服。因为书中谈到的犹太民族的坚韧、重视教育、完善的教育制度、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等等方面的特点在世界上许多民族的文化和国家教育制度中都能找得到。作者重点强调的就是犹太民族的学习理念。

    我最感兴趣的也正是书中所说的犹太民族的教育理念。

    一、学习是信仰的一部分

    当这几个字映入眼帘时,我的心不由得一颤。学习和信仰有关?那就是说,学习本身就是目的。当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把学习当作信仰的一部分时,学习就成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就不再是被动的,就不再具有任何功利态度,而是一种自觉的心怀敬仰的虔诚的行为,从而使学习本身变得神圣而美好,学习就会成为任何一个人终身的使命。如此,神圣的学习将无须任何外在力量催逼。这样的教育理念会让学习者不论遭遇何种困难,都会坚定执著,九死而不悔。

    学习是信仰的一部分。这种独一无二的教育理念吸引我整整花了一天的时间读完了此书。

是的,当这个民族把学习当作信仰的一部分时,她无须再喋喋不休地解释一个人为什么要学习。当这个民族的教育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之上时,犹太人从小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终身学习就无须父母、国家说教。

    对犹太人来说,学习本身是神圣的,是人生的光荣使命。如此,学习就是最高的善,是一切美德的本源。

    教育就是教人走善道,使受教育者终身也不偏离。教育使人变得温顺、谦恭、公正、虔诚、正直、有信仰、远离罪恶、接近美德、有智慧、有智性和有力量。犹太人说就连叫花子也要出于信仰而抽出时间学习。

    犹太人认为,到达天国以前,人必须不断地学习,即使教师也不例外,因为学问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在他们看来,有信仰的学习就是自觉的终身学习。

书中讲到了一个犹太人勤学的故事。

    有个叫希勒尔的大学问家,年轻时很穷。为了能进学校学习,他就设法打工,把工作收入的一半给学校看门人,然后进去听课。最后他穷得连面包都买不起,没有钱给看门人,就进不去学校了。但是他的学习之心不死。最后,他想出一个办法,偷偷爬上屋顶,在天窗边听讲。大冬天的,有一天阳光灿烂,学生发现天窗被堵,老师打发人去看,结果发现原来是希勒尔的身体把阳光遮住了。老师非常感动,就同意他免费听课。

    这个故事在犹太人中广为流传。当有人找借口不学习时,人们就说:难道你比希勒尔还穷吗?你比他还没有时间吗?

    激励稀勒尔苦读的精神动力就是信仰。犹太民族的学习就是建立在牢固的信仰之上的,他们要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既保存了自己的民族传统,又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窗外,夕阳的光芒依旧。我内心的世界不再平静。

    我国也有不少勤学的故事流传至今,但这些故事都是把学习目的指向做官的,与整个民族的共同信仰无关,诸如头悬梁锥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借光。这样刻苦学习的目的无一不是为了功名,为了衣锦还乡,为了封妻荫子,为了光宗耀祖。一句话,读书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做“人上人”。在文学作品里,宣扬科举考试的故事更是屡见不鲜。一个穷书生怎样才能富贵?当然是参加考试中榜,所谓金榜题名是也。只要高中了,读书就基本没有用了。于是,从古至今,读书学习是读书学习者达到功利目的的手段,因此学习就成了敲门砖。门就是做官之门。这样的门被十年寒窗的工夫敲开了,手里的砖头自然也就作用丧失。试问,有多少高中者能把学问当作终身的人生使命而继续追求?总之“暮为田舍郎,朝登州府堂”的现象反映的就是我们几千年的功利主义式的学习,这与我们的民族信仰有什么关系呢?

    显然,在我国古代,教育是功利,是特权,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当官,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接受教育。伟大的孔子开创了私人教育的先河,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先进理念。然而,仔细想想,孔子之所以不分贵贱地看待来求学的学生,大概主要是出于招生的需要,其教育目的还是离不开“为政”,所谓“学而优则仕”而已。他自己就一心想做官,遗憾的是统治阶级不用他,他只能选择教书、著述,到老了还在叹息“莫我知也”。

    当然,这不是说我国古代的贤哲没有信仰。孔子的学习也是有伟大信仰的,那就是“仁”。只可惜,他无法实现。孟子的学习也是有信仰的,那就是“义”,朱熹的信仰就是“理”。

但是,读书做官的理念在我国至今不绝,这倒是事实。

    因此,拿犹太人的学习和我们比较,缺乏信仰的读书就是我们教育的短处。换言之,这样的短处就是学习目的中的无处不在的“官本位”和“急功急利”。

    反思我们今天的教育,功利主义色彩依然浓厚。补课风屡禁不止;升学率评价虽然与科学发展观相违背,但是依然故我;公平、平等教育一再倡导,但精英教育理念仍然不死,学校要分重点非重点,班级要分快慢班;我们的教育功利理念裹挟着学校、学生、家长和社会,惯性之大,世界罕见。如果深入研究,不难发现,我们从古到今的应试教育,培养的是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这样的教育怎能培养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呢?谈什么获得诺贝尔奖!

    课程改革搞了十几年,但时至今日,我们在不少学校的不少课堂,看到的仍然是应试教育,是满堂灌,是反反复复的训练。不少学校明里暗里在假期补课,就是为了早点结束最后一学期的课程学习,提前进入应考做题训练阶段。我们的直接目的是分数,是拿分数邀功请赏。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兰州某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在全校教师大会上直言不讳地讲,他们就是要大张旗鼓地抓分数,而且本学期的期中考试要最终做到人人过关。在他看来,分数和升  学率就是教育质量。这难道不值得让今天的教育者深思吗?

    罗素说:“学生不是工具,而是教育目的。”而我们则把学生当作工具看待,当作教师和领导“升官发财”的工具。岂不可叹?!我们在说“以人为本”,我们在强调让“学生全面发展”,我们也在讲“百年树人”,可我们至今还没有做到。我们是“三年”树人,是典型的急功近利。

    学习是信仰的一部分。我们有这样的理念吗?我们也应该有这样的理念。

 

    二、教师比国王伟大

    我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话。这句话我反复读了好多遍,不禁站立起来,在内心深处为犹太民族敬礼。咀嚼着这句话语,我静静地一字一句地思量,心潮有些澎湃。

窗外,夕阳变得火红。我知道秋天的晚霞格外热烈。我的心也因为正在进行的阅读而豁然敞亮。

    我知道,在我国古代有“天地君亲师”的排序,怎么也不能想象教师的社会地位会被排在国王之前。先师孔子也很少被他所在国家的君主尊重、重用过。显然,我们古代的“国王”永远比教师伟大,因此我们的民族怎么会允许教师爬到“国王”头上去呢?同样的道理,学者的地位也就不可能被排在官的前面去。官永远是领导学者的。好在我们早已经习惯了这种秩序,心安理得。

    我们不能忘记的是“焚书坑儒”的悲剧,因为这是“官”消灭“师”的民族悲剧。更不能忘记,公元1264年,元世祖将首都迁到燕京后更名为大都,然后按照职业把国人分为十等:官、吏(政府雇员)、僧、道(道教教士)、医、工(高级技术人)、匠(低级技术)、娼、儒(教师)、丐,弄得儒者和知识分子连娼妓都不如。这是历史上中国教师的奇耻大辱,我们更不能忘记。我们还要记住的是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历史,还要记住“文革”期间把教师打成臭老九的历史。因为当一个民族斯文扫地的时候,代表这个民族的国家的末日也就不远了。

再看看犹太人是怎么对待教师的。他们认为,父母只是把孩子带到世界,教师却把他带到未来的世界。

    书中讲到一个故事。有一天,三个“拉比”检查一个城市的教育,说“把守护城市的人找来”。有人把士兵带来了。拉比说:“他们不是守护者,是破坏者”。“守护者究竟是谁呢?”有人问。拉比说:“城市的守护者是教师”。“为什么?”拉比回答:“因为他们的事业关系到整个民族的未来。”

    难道不是吗?教师的手里虽然没有指挥军队权利,没有掌管行政的权利,但是他们手里确有决定民族和国家未来的力量——教育。犹太民族把教师的作用看得如此长远,这在世界上是仅见的例子。

    犹太人的经典《塔木德》这样教导学生:惧怕你们的师长,就像惧怕上天一样。

犹太人有这样的谚语:有智慧的人和富翁谁伟大?当然是赫黑姆(智者);赫黑姆知道金钱的可贵,有钱人却不知道智慧的可贵。

    犹太人认为学者和教师要比国王更伟大。在犹太人的家庭中出了议员、部长、将军并不被看重,如果出了博士、教授,那才更为荣耀。

    尊师重教也是我国的传统,但是,与犹太民族的尊师重教相比,我们在理念上还是差的太远了。

    有资料报道说,我国某大学选拔处级干部,结果不少硕士、博士抢着报名。为什么?因为做官实惠,研究学问单调枯燥,出息当然没有做官大。大学如此,中学也是如此。不少中学的教师为了能当上中层干部,不惜动用各种手段向上靠拢,尽管学问不怎么样,一旦达到做官的目的,就趾高气扬起来,课不怎么好好教了,大部分心思渐渐用到了所谓的官场。有些学校的校长、副校长甚至个别中层干部,干脆连课也不教,美其名曰全心全意做领导,集中精力抓教学。这难道不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吗?

    犹太人尊师重教,我们也尊师重教,但我们更尊官更重管。这也是事实。犹太格言说:为使女儿嫁给学者,即使变卖一切家当也值得;为娶学者的女儿,纵然付出所有的财产也再所不惜。希伯来语“父亲”一词本身具有“教师”的含义,father在西方语言中称呼“教父”,就是犹太人习俗的延续。赫黑姆是智者,哈里姆是大山,赫里姆是父母,奥里姆是教师,词根一样。塔尔米德哈卡姆,称呼“有学问的教师”,意思是“圣贤的门徒”。谁侮辱了这样的人要罚以重金,严重者要驱逐出犹太区。拉比的第一涵义即教师。拉比是智慧的化身。公元二世纪,犹太学校与教堂分开,教师与父亲、拉比分开,现代教师职业产生。在犹太人心中,最理想的婚姻是有学问的教师、拉比、法学家同富翁的女儿结合。《塔木德》里这样说:宁可失去所有财产,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学与商,是犹太民族婚姻中独特的门当户对。

    看来,犹太民族确实把教师的地位看得很高。

    在现代历史上,爱因斯坦拒绝回以色列当总统的经典例子为世人所熟知。这个经典的例子曾经让无数人难以理解。今天,我终于理解了。

    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缺少的正是真正尊重学问、尊重学者,给学者以更高的社会地位。这也是我们教育的短处。什么时候学者比官僚更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景仰,我们的民族的未来才会更加光明。

    历史上,我们不是没有学问家。但我们的学问家多为官而后、官不能的学问家,主要是退而求学问的人,诸如文王、孔子、屈原、孙子等。司马迁在他的绝笔《报任安书》里就说过“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的话,算是对此类现象的总结概括。司马迁自己也是“终不可用”者。后来还有王阳明、朱熹、关汉卿、龚自珍等。当然还有隐而做学问的大家,如老子、庄子、陶渊明等。但是,就众多的读书人而言,大家都是奔官而去的,他们首要的读书目的的就是做官,这一点具有普遍性——人人都想做官。

    总之,学习是信仰的一部分,教师比国王更伟大。这就是犹太民族最伟大的教育理念。在这种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教育理念中,还派生出了“学校非常重要”、“智慧比知识更重要”、“认识自我、超越自我”、“教育等于财富”、“教育就是未来”、“教育是立国之本”等子理念。而在对待学问的态度上,犹太学者有一句座右铭尤其令人服膺:不发表就完蛋。意思是作为学者就要终生为研究学问努力,不能发表见解就等于结束生命。而我们的一些人则是急功急利,一造假就完蛋。

    至此,我明白了一个人口只占世界总人口百分之零点三的民族何以能够贡献出百分之二十世界文化伟人的真正原因——教育不是功利,而是一个民族的信仰。

    这是一个怎样的民族?他们曾被剥夺过许多权利,于是选择了商业、金融、学问,成为依靠智慧生存的民族。没有土地,只能在城市生存。抽象、逻辑、深层次、宏观,是犹太人教育的核心范畴。这是一个把学习当做信仰的民族。于是,我终于明白,这样一个民族怎么能不造就出那么多的杰出人才呢?

    窗外的斜阳,心中的阳光,永恒的信仰,这一切,该是读书人怎样的美好时光。一个字,一句话,一篇文章,一本书,站在这样的文化精神之塔上,我们瞭望世界,不是很幸福吗?如果我们也把读书学习当做信仰的一部分,情况会怎样?(马得清 4月22日修改旧稿)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留言反馈 | 文件资料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