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校园快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校园动态 > 校园快讯
百年育人路 桃李沐春晖——青岛台东六路小学办学特色采撷
添加日期:2012/10/22 16:52:42   浏览次数:1209   文章来源: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   加入收藏
     题记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有着110年办学历史的青岛市市北区台东六路小学,在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后,所沉淀的文化底蕴,深深地感染并影响着一代代的教师和孩子们,孕育着桃李飘香的满园春色。追溯岁月的长河,我们看到了几代教育工作者用汗水和智慧铸就的一座座闪光的教育丰碑!让我们走进这座享誉山东省青岛市、闻名遐迩的百年名校,从充满拳拳育人情的镜头中,探究她们积淀深厚却又活力无限的教育人生。

  漫步在青岛台东六路小学校园,追本溯源——目之所及:假山喷泉,竹林仙鹤,相映成趣;绿树成荫,鲜花满园,沁人心脾。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还有那迎面而来的师生张扬着个性的笑脸……一切一切都深深地烙有“台六”的印记,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这样一句话——精彩,源于特色;特色,彰显卓越!

  文化育人——

  精神期待 潜移默化

  文化育人,管理无痕,是不断超越的智慧教育,是精细、深邃经营的灵动挥洒,是管理者的一种诗意情怀。 

  2002年8月,青岛台东六路小学与原青岛台东五路小学合并,一桥飞架南、北两个校区。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形成了集教育区、教学区、活动区为一体的标准化校园。学校拥有山东省首家设备一流的校内游泳馆,藏书众多的图书馆,整洁规范的专用教室,充满情趣的自然角……浸润其中,学生和教师在这里得到了最优化的发展。

  校园文化创氛围。现代化的校园不忘传承,综合楼内“百年大事记”校史墙,记录了学校110年来重要的历史事件;醒目的《师德铭》时刻告诫教师“为师之道,首修德行”;“名师长廊”记录了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佳绩的教师。传承的同时也在发展,学校的棋艺厅、汉字宫,分楼层设计的“棋趣、棋艺、棋德”板块,图文并茂的经典古诗文推荐,让学生们受益匪浅。学校的多元文化视角展示——“塑造礼仪修养”、“打开世界之窗”、“走进自然社会”、“探索科学世界”四个主题,让学生们从“小视野”,感受“大世界”的精彩。管乐大厅、艺术长廊,让学生们浸润在艺术教育的殿堂里,流连忘返。

  文化育人、文化育心。多年来,学校构建起“兴读书之风,聚学习之精气;兴探疑之风,长研究之锐气;兴立论之风,增学术之生气;兴奉献之风,成育人之大器”的“四兴”文化,引领教师积极向上。

  管理文化促和谐。校长高青松告诉笔者:“管理的目的是营造一种氛围,让优者成为适者,使每个教师在岗位上发挥最佳水平。”由于学校班级多,管理半径大,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外控式”管理模式,很难将各项工作完全落实到位。“重心下移、权力下放,民主协商、多方参与”,已成为学校校本管理的特色。

  面对全校145名教师,如何管理才能实现彼此价值的最优化?经过长期的探索,植根于学校的现实,领导班子秉承了“人性化”管理理念,淡化刚性的行政手段,逐渐形成自己的管理风格,即:走动式管理、行动式研究、人文式关怀。干部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真心的欣赏,真诚的认同,换位的理解,退让的宽容。诸如:班主任节、教学节、学术节……这些充满人文情怀的特色节日无一不在诉说着学校管理者对教师心灵的关怀和精神的引领。置身校园,见到的每一位教师都是那么精气神十足,这折射出了一个其乐融融、和谐美好的大家庭的景象。  

  为进一步营造和谐团队氛围,2009年起,学校组建了级部核心管理团队,管理模式由垂直走向扁平。赋予年级组自主管理的空间,组内管理团队由级部主任、教研组长和科研组长组成,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督促。每周一校务会,级部工作问诊如约展开,全校中层以上干部集体接诊,达到了一线管理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对策,做到防患于未然。每月工作采撷由台东六路小学“青年人才库”教师倾力策划、主持,内容涉及每月时事新闻播报、每月亮点工作回放、工作反思与温馨提示等等。公开透明的校务工作不仅提高了全校教师对学校工作的通晓率,也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据了解,2009年,学校的决策者——校长高青松敏锐地发现:在40岁左右的教师群体中,有这样一批教师:他们岗位意识强,教学经验足,有多位是山东省、青岛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因为种种原因,他们没能走到管理岗位上来,但是在本职专业方面有着较强的感召与引领的能力,这样的一个团队仅限于个体的发展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时间久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为此,学校决定盘活名师资源,成立“教师学术委员会”。2009年3月,通过教代会,学校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成立了,学术委员会9位成员集结了学校德才兼备的名师,他们在教育教学、科研等工作中用自身所拥有的丰厚学识和经验,起到了示范与引领作用。在教学巡诊、干部竞聘、课例认证、教师评价、职称评定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带头作用。学校“行政”与“学术”相对独立而又互相促进的“二元”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并得以完善。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院长钱国旗到学校指导工作时,曾深有感触地说:“学术委员会这一组织形式在一些高校才有,而台东六路小学嫁接生花、发扬光大,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创新的理论和成果,不断发展的学校管理特色,非常具有专业内涵和品位,更有利于调动‘名师’的积极性。”

  “台六”博雅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与管理,如春风化雨般无声地浸润着每个人的心田,学校已成为师生张扬个性,放飞希望,快乐成长的精神乐园。

  校本培训——

  教师队伍 高位发展

  为让校本培训不再“变形走调”和“高耗低能”,唯一的出路就是开动脑筋思考、放开手脚探索、扑下身子实干。  

  素质教育改革的稳步推进和新课程的广泛实施,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台六”彰显人文气息的校本培训应运而生。“尊重差异、彼此欣赏、自由表达、共同分享”是学校校本培训的主旨思想。多年来,扎实有效的培训,促进了教师群体全面发展、自主发展、持续发展,提升了“台六”教师队伍建设的“软实力”。

  创新培训模式。学校实施了“三三制”教师培训模式,即:搭建专业人才“三格层次”——新教师“入格”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铺设专业人才“三环道路”——“外环”(教学基本功)、“中环”(教学策略)、“内环”(教学思想);构架专业人才“三维空间”——学习空间、实践空间、展示空间,初步形成了教师教育统筹发展的良好格局。以“三三制”模式为统领,该校多对一的新教师导师引领、青年教师的拓展训练、骨干教师的深度研修、博雅讲坛、电影课堂……一系列培训模式的创新,让培训变得鲜活灵动起来,培训形式的多元化,激活了原本沉寂单调的培训活动。

  创建教师研修博客。学校依托校园网,构建了网络环境下以“研修博客”为信息载体的教师专业成长空间。“研修博客”是教师以书写网络日志的形式,进行全新的网络交流,其精髓不仅仅是表达个人思想、记录个人日常教育教学经历、抒发个人情感、释放心理压力,更具有信息量大、交流快捷的优势,共享价值更为宽泛。目前,全校百余名教师创建了自己的“研修博客”。每当打开学校网站,真情在字里行间流淌,心灵在发帖回帖中碰撞,理念在认真研读中共享。“研修博客”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班级工作的合理延伸;成为孕育师魂、完善师德的最佳场所;成为读人精彩、知己之短的真实之镜,开发了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新资源,广受教师喜爱。

  顶岗置换培训。学校盘活各种教育资源,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最广阔的空间和最有力的支持。学校充分发挥高校的先导作用,与青岛大学携手成立了“台东六路小学教师发展学校”,并先后与北师大、华师大、山师大等全国知名师范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办学机制,依托其丰厚的培训资源,启动了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盘活区内名师,移植外来名师,实现了教师教育从独立封闭向多元开放的转变。近年来,学校先后与北京、南京、上海等知名小学实施了教师异地顶岗置换培训,构建了区域性教师专业成长的多维空间。培训教师回校后,分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向全体教师汇报交流了学习收获。这种置换培训后的交流分享使全校教师开拓了视野,实现了顶岗置换培训活动效益的最大化。

  校本培训,已成为了鲜明的“台六”特色,发挥了推动学校“创规范、上示范、求卓越、争一流”的强劲动力。该校曾五次在山东省相关会议上作交流发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全校145名教师中,有全国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青岛市优秀教师、劳动模范、拔尖人才、优秀班主任、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60余人。80余人在全国、省、市、区课堂教学比赛中获一、二等奖,百余人的教育教学论文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教育科研——

  “草根”葱郁 馨香满园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教育课题研究应该重视以小见大,小课题里有大道理,小课题研究也会引出大发现。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已成为台东六路小学的立校之本。近几年,该校编撰了《教师研究手册》,分别从问题研究、理论学习、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实证研究等方面追问实践,引领教师进行建构性反思。“短、小、平、实”的“草根”课题研究,已经让教师充分领悟到:“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入手,做小课题,成大手笔”,教育科研就在自己身边。全校教师有的针对自身的优势选定课题,呈现出了“草根”课题研究的多元化;有的从日常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入手,将一个个亟待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转化为值得研究的“草根”课题,大大提升了“草根”研究的价值。

  据了解,在“草根”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每个研究推进周期,校长高青松都会从理念上位的角度给予教师专业引领。《“草根”课题 回归本源》、《教育,我们追求什么?》、《以策略导引,构建博雅课堂》等专题培训,使越来越多的教师懂得了让教育科研回归教育实际,与学科教研结合,与课堂教学结合,增加教研活动的学术含金量,才是科研之根本。

  学校课程——

  寓教于情 寓教于趣

  学校课程开发是教师共同的责任与合作的事业。师有情、生有情,师生才会有情;教有趣、学有趣,教学才会有趣;教有意、学有意,教学才有意义。

  学校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各得其所,各展其长,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已成为“台六”教育的一贯追求。让学生在学校里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合作,真正把学校构建成学生成长的乐园、个性发展的空间,已成为“台六”教师的最大心愿。

  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活动离不开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在保证高质量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前提基础上,该校深入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以“生本、多元、整合、创意”为课程开发原则,在体育、艺术、人文、科技、学科拓展等领域,不断开发出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多样化学校课程。目前,“黑白围棋”、“我爱游泳”、“快乐影院”、“管乐之声”、“我做我炫”、“晨间英语”、“博雅阅读”、“拓展数学”、“多维空间”等20余门学校课程深受学生的欢迎和喜爱,以多彩的课程实施,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朵朵奇葩竞相开,丰富多彩的学校课程,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他们在学校获得了自信、快乐、成功。因此,学校课程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阳光地带”。家长们对学校课程的开设效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与肯定。许多家长高兴地表示:学校课程的开设体现了办学特色,方向准、做法新,每次听到孩子上完课回来滔滔不绝的讲述,他们深感欣慰。

  德育活动——

  快乐体验 养成习惯

  变“要求德育”为“需求德育”,变“任务德育”为“自主德育”。培育“国格高尚、品格优良、性格健康、志趣高雅、举止优雅、谈吐文雅”的“台六”学子。 

  该校德育活动“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快快乐乐上学、健健康康成长,全校教师人人都成为德育教育者,任何一个教育细节,大家都集思广益,积极创设德育活动载体,增强“活动育人”的效果,使全校德育活动呈现出了百花齐放各争艳的蓬勃发展局面。

  2012年,该校开展了“与美德同行”主题系列活动。利用各种节日、纪念日,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民族精神、理想信念,进行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分别开展了“与礼同行”、“与爱同行”、“与诚同行”、“与法同行”、“与美同行”系列活动,强化了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六一”儿童节,“学生综合素养展示博览会”在青岛市图书馆隆重开幕。历时两周的博览会上,校园围棋大赛、童歌童谣演唱、《小巴掌童话》故事会、太极扇表演、动漫卡通秀、我心中未来的学校设计展等20多项主题活动,500百余幅美术、书法、科技、手工、摄影等学生作品的展示,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台六”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博雅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博览会”得到了学生的喜爱,获得了与会领导、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艺术教育——

  精彩纷呈 铸就品牌

  走进艺术殿堂,让学生亲近艺术,感受艺术,热爱艺术。以充满人文情怀的艺术教育,催生纯净的人、美好的人、潇洒的人、有灵性的人。 

  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台六”已成为艺术的殿堂,成功举行了全校四届“校园之声”音乐会。每一届音乐会千人欢聚、座无虚席,在青岛市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充分展示了“台六”艺术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学校音乐会的成功举办,充分论证了在“台六”这块沃土上,每位学生的艺术天赋都能得以展现。“台六”师生近3年来,在全国、省、市中小学各项艺术赛事中,佳绩频传。学校管乐团赴上海参加全国“非职业优秀管乐团队展演”,作为平均年龄最小的乐团,以精彩的演奏获得“全国银奖”的好成绩。学校百人合唱团、男生合唱团、舞蹈队、民乐团在山东省、青岛市艺术节展演中屡获佳绩。300余名学生的创意科幻画、国画、儿童画作品在全国、山东省、青岛市获奖。

  2009年9月,该校300名学生参加教育部经典诵读活动,获得教育部领导的称赞,录制的专场晚会在中央电视台、青岛电视台全程播出。

  浓厚的艺术氛围、浓郁的艺术气息陶冶着每位“台六”学子,和谐的乐音、优雅的舞蹈和韵味的书法、丰富的绘画作品、多彩的体育活动……这一切仿佛都在诉说着台六学生的成功。家长的肺腑之言道出了“台六”教育的成功之处:“‘台六’教育平台大、视野宽,孩子在学好知识的同时,爱好与特长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升,在这儿学习,孩子全面发展,受益终生。”

  多元评价——

  关注过程 关注进步

  渴望成功的热切心情迫使我们去克服困难,相互协作,共达目的。成功的喜悦快乐着我们的心灵,智慧和灵性在激荡中绽放。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多一份尊重和激励,就会多出一批好老师。感受生命的色彩,获得成长的体验,是该校实施多元评价改革的出发点与立足点。基于此,该校“以人为本”,创新了教师和学生不同层面的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教师“卷宗式评价”。这是对教师个体教学成长的充分肯定和大力宣传。“卷宗式评价”涵盖了包括教师年度发展计划、总结、校本研修记录、课堂教学评估、特色工作开展、教学实绩呈现等诸方面的内容,评价体现过程与积累。该校设立了“精品课例认证”、“优秀教研成果推介”活动,学校精品课例由教师自主申报,提交“学术委员会”进行评估、论证,撰写导向性的评语。确定的精品课例,录入学校精品课例资源库,进行信息平台共享,学期末进行隆重的认证、表彰。“优秀教研成果推介”活动,即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设立教学成果公示平台,将教研组内优秀教研成果、成功教学模式,通过公示来宣传、推介、共享,使教师个体研究与教师团队共研齐步并行,提高了教师业务研究的积极性。

  此外,该校还设立了“青年教师奋进奖”、“教师自主发展奖”、“特色教师”评选、“年度创新人物”评选等多个奖项,激励教师安心乐教,创造性开展工作,不断超越自我,享受成功的快乐。

  学生“8+2”评价。这是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衡量。其中“8”为学校统一奖项,即“学习小标兵”、“守纪小模范”、“劳动小能人”、“读书小状元”、“游泳小健将”、“围棋小国手”、“合作小明星”、“文明小使者”。“2”为根据班级及学生特点设立的奖项,所有学生在学期结束后均能得到某个方面或几个方面的鼓励性评价。“8+2”多元评价更好地发现了学生的潜能,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学科教学中,诸如:“语文闯关升级评价”、“数学超市代币评价”、“英语ABC积分评价”,“免试申请”、“我最达人”等评价方案的拟定,充分发挥了评价手段的激励性。学生品尝着成功、尊重、赏识,积极、主动地发展,快乐、幸福地学习,体验着成长的乐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汩汩流出的活水就是鲜明的办学特色!正因为有了如此强大的特色,教师的群体素质得到提高;正因为有了如此鲜明的特色,学生的综合素养得以提升。特色兴校,使“台六”的教师和学生散发出与众不同的个性与魅力,更使这所建校110年的老校焕发着勃勃生机。

  “一叶知秋重,大爱不能言”。如今的“台六”,已走上集团化发展的道路,为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拂去历史的尘埃,全体“台六人”在新的征程中扬帆远航,用爱与责任,勇立时代潮头,谱写新的、美好的篇章!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留言反馈 | 文件资料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