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素质教育平台(示范基地、院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素质教育 > 素质教育平台(示范基地、院校)
《国民素质读本》
添加日期:2014/4/23 12:27:38   浏览次数:1662   文章来源:本站   加入收藏

《国民素质读本》

 

      作 者:解思忠 著
  • 出 版 社:重庆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7-12-1
  • 版 次:1 页 数:228
  • 字 数:130000
  • 印刷时间:2008-6-1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印 次:2
 
    《国民素质读本》是一本面向国民、讲解现代人必备素质的人生启蒙书。本书根据现代化对人的要求,将现代人必备素质分解为八个方面、五十个子项,每项独立成篇,以诚恳的态度和简明的语言告诉读者,应该如何提高素质,自我完善。本书出版后,受到社会各界读者的广泛欢迎,许多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将其作为对管理人员进行素质教育的主要读物和设计素质模型、实施素质工程的理论依据,许多大、中学校也将其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辅助教材。这次再版,对内容做了修改。
 
作者简介
    解思忠,系国民素质研究专家,曾任国务院研究室教科文卫司司长,现任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监事会主席,兼任北京大学国民素质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已出版十部国民素质专著,主要作品有“全国优秀畅销书 
 
目录
素质就是命运(代前言)
人格素质
 1.独立人格
 2.主体意识
 3.个性解放
 4.自我实现
 5.尊严
 6.宽容
 7.自由精神
 8.平等精神
 9.民主精神
 10.法治精神
 11.人权意识
 12.公民意识
 
部分章节内容
  1.独立人格
  开篇就讲“人格”,是因为人格对一个人素质的影响实在是太重要了,对一个人命运的影响也实在是太重要了。不夸张地说,一个人要活得像个人样,人格是头等重要的事情。这样说并非危言耸听,只要弄清楚人格是怎么回事,就自然会明白了。
  “人格”一词经常出现在人们的话语里,然而有许多人还不明白它真正的涵义,动不动就说“不要丧失人格”,严格地讲,这样表达是不准确的——人格是一个人固有的东西,怎么会丧失掉呢?这样说,是把“人格”混同于“尊严”“节操”了。还有许多人把“人格”仅仅理解为“道德品质”,这也只对了一小半——它主要的涵义和本来的涵义并非如此。
  也难怪有许多人对“人格”一词的涵义有着种种的误解,在中国古代的辞书里是没有这个词的,不唯1840年出版、集古词之大成的《辞源》里没有,就连1980年出版、补充了大量新词的《辞海》里也没有。有的人可能不相信——这么普通的词,《辞源》《辞海》这样的大辞典里怎么会没有呢?然而这却是事实。
“人格”是个外来词,产生于几百年前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它的英文译名是Personality。其本来的涵义有许多种解释,列举出来很长,读起来艰涩难懂;我试着用一句通俗而简单的话来概括,就是“个人的存在状态”。也就是说,一个人人格的高下,是依据他的存在状态来判定的。如果一个人能保持独立存在状态,他的人格就是健全的,可称之为“独立人格”;反之,如果一个人是依附于他人而存在,他的人格则是不健全的,可称之为“依附人格”。所谓“保持独立存在状态”,并不是像流落在海岛上的鲁滨逊一样,也不是离群索居地去做孤家寡人,而是在群体社会中保持自己经济、政治上的独立性。“人格”一词在中国出现后,人们望文生义,把“人格”等同于“人的品格”,约定俗成地赋予其“道德品质”的涵义,却把它原本的涵义忽略了。
 …… 
下一篇:没有下一篇了
相关阅读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留言反馈 | 文件资料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