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领导干部、公务员素质与综合能力教育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素质教育 > 领导干部、公务员素质与综合能力教育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诚信”论述
添加日期:2014/4/23 11:41:23   浏览次数:1578   文章来源:本站   加入收藏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诚信”论述

    “信”是人们对自己内心之“仁”的恪守,是自我人格之统一性与完整性的现实体现;“诚”是真实无妄,不自欺,不欺人。“诚”是“天之道”,又叫“至诚之道”,是天赋予人的本性与道理。至诚的人,不仅自己取得成就,而且自觉及于万物,行于他人,成就自己、他物、他人。求诚的人,择理明善,固执坚守,不懈追求生命的崇高境界。“诚信”,是“诚”与“信”的结合,即诚实守信之意。诚信对自己内心之仁德的奉持,是保持并体现个体人格之完整性的一种必要的现实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诚信,管仲将诚信看做是天下平定、商贾振兴的关键,认为“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子贡问政于孔子,孔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孟子曰:“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并将“朋友有信”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并列为“五伦”,足见其对诚信的重视。“诚信”是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文化中之最重要的核心道德价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而且至今是活着的,有生命力的价值理念。
十八大报告不仅从国家和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概括,而且从公民个人道德行为层面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要求。诚实守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保障现代社会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有效解决影响社会诚信的突出问题、加快推进诚信建设,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
    诚信是道德的根本。在中国古人看来,诚信是指一种真实无妄、表里如一的品格。诚信既是天道的本然,也是道德的根本,故“养心莫善于诚”。孔子不仅提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思想,而且认为“民无信不立”。荀子则进一步将诚信推行于选贤治国,使信不仅是朋友伦理、交际伦理的规范,而且扩至一切伦理关系皆应以诚信为本。明代学者也有这样的表述:“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中国传统道德认为,诚信的内容和要求是多方面的,但最基本的是以诚为本,取信于人,“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人思诚,信以行义,“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无诚则无德,无信事难成”,诚信之德在于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究信用,遵守诺言。诚信是道德建设的根本,社会之所以成为一个整体,诚信起着重要的作用。缺少了诚信这种宝贵的资源,人们的能力、智慧、正直、善良之心就难以维护,这个社会,这个人也就缺少了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空间。
    “诚信”是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社会发展,是同人的发展直接相关的,人正是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丰富和提升自身,创造和实现自身的价值,这种追求和创造活动便形成了社会发展。人们从实践中深切感受到,社会发展进步决不是一个成文制度的规范完善问题,而是一个规范力量如何在人类社会生活实践中引导的问题,从更深的层次上讲就是一个道德内力引导与通过成文制度安排所呈现的利益外力诱导的一致性问题。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就是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诚信作为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人的发展的重要体现,毫无疑问,也必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不仅如此,社会发展同时意味着文明程度的提高。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在内的整个文明的提高。没有文明,不可能称其为发展;残缺不全的文明,也不能算作健全的发展。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显然离不开诚信。正是基于这种忠信守诺,明礼诚信的传统道德倡导人要靠自己的劳动而合理、适宜地取得财富,不要靠坑蒙拐骗获取财富。从诚信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出,诚信并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诉求,而是具有丰富内涵、多重属性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人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诚信是社会文明的基础,一个社会的诚信程度向来是衡量国民的人文素质和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标志。就此而言,诚信并非是社会发展的外在要求,而是其应有之义。社会发展必然内含并突出诚信。
    诚信是社会公共秩序得以维持的基石。诚信行为不仅是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也是社会公共秩序得以维持的基石。诚实守信,是中国人非常看重的一种道德品质,同时,又成为经济社会运行的一大规则。坚守诚信,就意味着遵守规则,依法行事。假如没有这样的法律性约束,人们之间的任何交易和交往都无坚实的信任基础,社会诚信也无法真正建立起来,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优势就会迅速消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基石就难以稳固。一个没有诚信的人会变成言行不一、唯利是图的小人,而小人是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由此可见,诚信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东西,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又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能很好地解释诚信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加强诚信建设,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在当今中国社会,不诚信的问题不仅广泛存在于经济活动和市场交易领域,而且在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多有表现。不诚信行为的存在和蔓延,不仅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造成极大损害,破坏正常社会秩序,而且也干扰了人们之间的正常交往,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构建。
     当前的道德治理主要是治理社会秩序,治理世道人心。治理的重点是重建社会诚信,目的是规范人们的行为,理顺社会道德秩序,提升公民道德素质。而要加强诚信建设,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必须坚持把推进政务诚信、商业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作为重中之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法律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建立信用评价体系,增强信息透明和社会公开化程度等。除了这些硬性治理外,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全体公民的诚信品性,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着力营造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强化公民的自我教育,提升公民的道德自律能力。只有公民的诚信自律意识加强了,能力提升了,诚信才会有可靠的保障,使每一行为主体做到面对市场而不媚俗,面对功利而不为物欲所累,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不断唤起自我的良知和诚信。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留言反馈 | 文件资料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