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校党委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确定争创主题、精选活动载体,在“四个紧密结合”上做文章,在求实求效上用气力,取得了显著成绩,校党委获“江苏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紧密结合学校中心工作,在推进学校科学发展中创先争优。校党委紧密围绕“水利特色,世界一流”中心任务,创新发展理念,找准发展路径,破解发展难题,提高驾驭能力,努力将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科学发展活力。积极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精神,科学谋划“十二五”发展大局,抓住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战略机遇,以改革创新作为全面布局的立足点,凝心聚力在重点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创新能力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2项、“973计划”课题7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获国家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支。
-----紧密结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服务学生健康成长中创先争优。校党委认真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解读细化了学校关于提高教育质量的三十条意见,坚持育人为本和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办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修订出台了《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百十一”的努力目标,即:创新教育进课堂,100%的学生受到创新素质教育;创新思维进头脑,10%的学生受到创新能力训练;创新成果进前茅,1%的学生出标志性创新成果。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学校建设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特色专业4个、精品课程3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19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紧密结合和谐校园建设,在弘扬河海文化中创先争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先后组织了严恺、徐芝纶、刘光文等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贤大师的纪念活动,刘延东、韩启德、陈至立、钱正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致函,教育部、水利部和江苏省领导人参加活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大力宣传优秀教师代表朱岳明的先进事迹,受到省委有关部门关注和推广。校党委确定2012年为学校“文化建设年”,以凝炼弘扬河海精神为核心,以建设优良校风、学风、教风和工作作风为重点,以深入挖掘和研究河海校史为抓手,不断改进和提升党风和干部作风。坚持《河海大学校级党政领导会议制度》,严格执行议事范围和程序,加强“三重一大”制度建设;强化监督机制,坚持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和反馈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开展校内巡视工作,督促党的各级组织主动回应师生期盼,拓展服务内容,解决师生困难;加强规范化管理,以中层干部三年任期目标责任制为抓手,确保学校各项工作落实和完成。
-----紧密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在提高党建科学化中创先争优。校党委召开了党建工作会,制定了《党建与精神文明“十二五”专项规划》、《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决定》,把党建创新的感性认识理论化,具体做法制度化,着眼构建先进性长效机制。重点抓好党支部建设,开展党支部分类定级、满意度测评并落实后进党支部的整改工作,加强党支部书记培训力度;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党员队伍建设,探索建设集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于一体的党员质量保障体系,实行入党积极分子民主测评制度和发展党员推优制、公示制、答辩制;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主动与教育部、水利部、江苏省及地市政府联系,每年选派30名左右中青年干部挂职锻炼,50名左右干部参加各级培训;树立学习榜样,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校党委表彰优秀共产党员39人、优秀党务工作者18人、先进党支部26个,其中被省委教育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标兵1人、优秀共产党员3人、优秀党务工作者2人、先进基层党组织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