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教育新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站内文章 > 教育新闻
大连市实施“五项工程”构建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添加日期:2013/7/23 11:40:15   浏览次数:976   文章来源:全国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   加入收藏

  为贯彻落实全国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连市决定2011年新增学前教育预算投入2亿多元,重点实施“五项工程”,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着力构建“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公办幼儿园新建工程。一是在城区新建13所公办园,新增幼儿学位4000个。二是继续实施农村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今年新建29所农村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并为其配备玩具和图书,全面完成2007年市政府提出的“农村每个乡镇至少都有一所安全、合格的公办中心幼儿园”目标。这两类新建工程,每所给予100万元建设经费补助,共需4200多万元。

  ——小区配套幼儿园回收工程。出台《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教育局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和使用意见的通知》等文件,规定: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用地一律按划拨方式供应。开发建设单位要将建成后的小区配套幼儿园,无偿交付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接收的小区配套幼儿园一律为公办幼儿园,优先满足小区居民子女入园的需求。从政策上保证了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公共教育资源属性,规范了其在规划、建设、移交、开办等方面的操作行为。为减轻区级财政压力,保证收回的小区配套幼儿园能顺利开办,市政府按照每平方米800元的标准,给予每所小区配套幼儿园装修和开办费补贴,预计将投入3900万元。通过小区配套幼儿园回收工程,可新增幼儿学位5000个。

  鼓励各区在确保小区配套幼儿园公办(园舍国有、教育部门举办、收费公益、政府有适当投入)普惠的前提下,根据本地实际,逐步探索建立“成本合理分担、优质园辐射连锁、工资绩效制、人员聘用制”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办园机制。鼓励通过公办优质园举办分园,选派园长、骨干教师办园,组建优秀团队帮园,推广特色课程兴园等方式,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辐射、引领作用,形成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化、系列化、特色化、规模化的学前教育发展模式。

  ——扶持城镇公办性质幼儿园和农村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工程。针对城镇公办性质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公办幼儿园低价优质,但因收费标准较低,运转困难,造成部分公办资源流失的情况,自今年开始,大连市政府将对城镇现有157所公办性质幼儿园和农村102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按生均教育成本的50%进行补贴,补贴标准分别为每月每名幼儿365元和230元。市县两级政府每年预计投入补贴资金1.2亿元。

  ——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托保费工程。将设立专项资金,对在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免收托保费。享受免托保费政策的范围按照城镇地区平均约占其在园幼儿总数5%,农村约占其在园幼儿总数10%的比例划定。凡符合资助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免除全部托保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按照公办幼儿园收费最高规定标准280元/月予以免除,差额部分由幼儿家庭自行负担。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市幼儿园就读的,与该市幼儿享受同等政策。全市将有近1万名贫困家庭儿童享受该政策,占在园幼儿总数8%。市县两级财政预计投入补助资金3000余万元。

  ——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工程。筹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继续实施幼儿教师、园长免费全员培训计划,全面培养和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制定并完善幼儿园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坚决制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有针对性的指导各级各类幼儿园实现内涵发展,使在园的每名幼儿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

  通过实施以上“建、收、扶、免、提”五项措施后,今年有政府投入的城镇公办普惠性幼儿园将达到217所,占城镇幼儿园比例将提高到31%,在园幼儿比例提高到42%,城镇适龄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将得到显著缓解。农村学前教育将得到较大发展,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办园条件、师资配备与待遇将明显改善,覆盖农村所有乡镇村的学前教育网络将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不会再因经济原因无法入园。全市学前教育管理将进一步规范,保教质量将稳步提升。(辽宁省大连市提供)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留言反馈 | 文件资料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