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光荣 勇于担当负重任
实施新疆少数民族普通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援疆省市学习计划,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部署。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东营职业学院承担了东营市的全部培养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学校迅速制定了《培养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学校一把手任组长的培养工作组织机构,将培养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分解培养任务,责任落实到人,按月督查工作进展情况,为培养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学院在基本建设资金紧缺、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先后筹集资金104万元用于新疆班学员的学习和生活,为培养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资金保障。2011年3月,第一批新疆班37名学员顺利入校。东营市委领导在检查学校接待准备工作时,给予了高度评价:“东营职业学院能作为、敢担当,在短短一周内就做好了完善准备工作。”
一年多来,学院始终坚持把做好新疆班培养工作做为促进民族大团结大繁荣的重要使命,认真研究谋划,着力推进实施,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长效培训机制,提高培养工作质量,提升援疆工作水平,以最迅速的前期准备、最强大的组织力量、最优秀的师资配备、最有力的后勤保障,举全院之力,高质量、高水平地实施培养工作,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援疆办的高度评价,得到了疏勒县委、县政府和新疆班学员的普遍赞誉,学院的经验做法被山东省援疆办作为范例在全省推广。
因材施教 素质能力双提高
因材施教、顶岗培训,是学历后教育的重要特色。面对来自不同专业、不同普通话基础的新疆籍学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没有固定的流程可以遵循,学院和培训班的老师们只能依靠真诚付出、倾情奉献,动用智慧、挥洒汗水,不断探索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路子。
在高职院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学院密切联系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及培养对象预定岗位实际构建课程体系,研究制定详细的培养实施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双轨双元”培养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双轨”并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双元”并举。新疆班学员入学后,学院通过定期组织学员座谈和教学督导,及时了解学员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学院突出提高汉语表达运用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增强社会实践能力三个重点,对学员按专业方向单独编班、单独设置课程、单独组织授课,确保学员的技能得到较大提高,切实为疏勒基层培养一批急需的、能够服务基层、扎根基层的实用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3个月的不懈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首批37名学员普通话水平测试,8人取得二级甲等、14人取得二级乙等、全体学员成绩合格;在满分60分的计算机软件测试中,有11位学员取得50分以上的好成绩。
学院基于高职院校人才素质培养的全方位视角构建实践体系。多次组织学员考察东营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现场,参观东营、垦利、广饶、东营港等经济开发区建设情况,深入社区、企业、农村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2012年3月第一批学员进入具体工作单位顶岗实习。各单位都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性质,选派业务精湛、素质高、责任心强的科室长担任指导老师,“一对一”进行传帮带,让学员系统了解基层工作情况,全面提高了综合素质。
规范培养 细节之处见深情
对于东营市成立以来实施对口帮扶规模最大的培训,学院的目标是要将其打造成为智力援疆的样板、友好合作交流的典范。学校党委多次与疏勒县委、县政府沟通交流,征求当地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建议。学校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学员中间,对学员生活、学习情况仔细调研,及时解决培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按照学校培养工作实施方案,创造性地实施了专人管理与学员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安排专职教师、随队管理人员与学员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实践,有效增强了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职能作用,对学员的思想动态及学习生活情况进行总结研究,实现了无缝隙管理、全过程服务。
学校为新疆班学员安排了专用宿舍、教室、舞蹈房、微机室、实验实训室、活动室,配套安装了电视机、热水器、洗刷间、洗浴房等基础设施,将学校唯一的配餐用房改造为清真餐厅,为清真餐厅配备了专职食品管理员,购置了全新的厨房设备及生活用品,修建了专门馕坑,学员们不仅可以吃到正宗清真食品,还可以品尝到烤羊肉、烤包子等家乡美食。考虑到东营的消费水平,学校将学员伙食费标准由省里确定的20元/人/天提高到35元/人/天。学员都感动地说:“老师们就像爸爸、妈妈一样体贴。”为方便学员同家乡亲人联系,学校在宿舍开通了宽带和电话。为丰富学员业余文化生活、锻炼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学员综合素质,学院利用节假日及双休日,组织学员唱爱国歌曲,看爱国教育电影,听国学讲座,培养学员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归属感;成立了班级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各类棋类兴趣小组及文艺演出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2011年古尔邦节,学院组织了大型庆祝晚会,各民族同学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欢庆佳节。学习期间的一系列活动,陶冶了学员们的思想情操,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爱校情感,增进了边疆和内地同学的交流融合,各族人民一家亲的氛围热烈而浓厚。
2012年7月6日,37名同学完成学习任务顺利毕业,学校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他们将带着丰富的收获回到天山脚下,建设自己的美丽家园。东营生活给新疆学员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在他们内心深处,早已把东营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东营注定要成为他们人生路途的重要里程碑。学员帕提古丽·库尔班说:“我们在这里的学习生活‘亚克西’,顶岗实习‘亚克西’,我们要把东营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先进经验、爱岗敬业的良好品质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带回去,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像这里一样‘亚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