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教育评论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站内文章 > 教育评论
青年学生应在“三下乡”中锻炼成长
添加日期:2012/7/17 11:03:40   浏览次数:1217   文章来源: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   加入收藏

  据《光明日报》7月3日报道,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共同举办的2012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7月2日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启动仪式。以此为标志,今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全国近千万大中专学生将陆续奔赴祖国各地的乡村山寨,广泛开展科技支农、文化宣传、教育帮扶、医疗卫生服务、环境保护、法律援助等实践服务。

  青年学生是全社会最有青春活力的一群人。而如何把他们的青春活力用在点子上,用在国家、社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而不至于在漫长的暑假里荒废掉,这着实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中央有关部门早就认识到这个课题的重要性,连续16年组织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让广大青年学生充分利用好暑假,将学校里所学的知识、理论和技能,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既能很好地回馈、服务国家、社会和人民,又能很好地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

  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青年学生要准确、全面、深刻地理解学校里和书本上所学的理论,就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南宋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里,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之句,教导儿子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浅薄,要真正认识或者理解事物的本质,就必须通过亲身实践。今天,身处网络时代,青年学生成为网络的一代,很多都是从网上学到的。但是,网络和书本一样,终究仍需实践的检验。套用陆游的诗句来讲,即“网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今天的青年学生,比以往更需要在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才干。这是因为,虚拟的网络让不少青年学生沉湎于其中,以为一切社会的变化、改革与发展,只要有网络,轻轻一点鼠标就足够了,越来越倾向于脱离具体的社会实践。与此同时,基层干部群众需要掌握一定知识、理论、技能的青年学生前往调研、指导、帮扶、服务、援助。特别是在中西部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由于存在信息鸿沟的天堑,因而尤为亟需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正因为如此,我们完全可以说,“三下乡”是一个双赢的好事。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五四指出,青年“必须始终投身人民伟大实践。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人民创造历史的丰富实践,是青年磨砺意志、增长才干的最好课堂。与人民相结合,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是青年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他强调,青年学生应该在学校学习、书本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同时,还要“要深入了解国情,自觉到基层一线去,到艰苦环境中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实践的熔炉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是广大大中专青年学生向人民学习和历练自己的绝好机会。

  因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有关各方认真做好、做实。与此同时,我们需要高度注意的是,要防止“三下乡”走样变味,杜绝华而不实、铺张浪费、形式主义、走过场,以及造假骗取资金和学分。(中国海洋大学 胡乐乐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留言反馈 | 文件资料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