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考进行时,高考安全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眼下,高考安全不再是考生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遵守考纪等简单意义上的安全问题,而是关系国家人才培养和青少年未来发展,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与社会和谐稳定,关系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重大社会问题。
近年来,个别考试泄题事件严重危害考生利益,败坏社会风气,影响考试公平和社会正义,给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
今年,全国有957万考生在2500多个考区,为给他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考试环境,高考前夕,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各地紧锣密鼓、通力合作,在提供优良的高考服务、加强考试安全、强化考试管理和严厉打击考试作弊行为。由此可见,国家对高考安全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
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全方位的高考安全不仅在考前和考中,也在考后的录取过程。全方位的高考安全不仅在于考前命题、试卷印刷、保管、运输等环节的正常运转,不仅在于考试过程中考生和有关工作人员的遵纪守法,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履行各自的职责,更在于考试结束之后,阅卷评分的科学与公正、录取环节的公开公正,杜绝任何录取漏洞行为的发生。因此,即便考试结束之后,我们也绝不能放松,不能掉以轻心,高考安全问题依然严峻,莫让前面的努力付之东流。
全方位的高考安全不仅指向考生,而是面向所有与高考有关人员。一提到高考安全,人们似乎最先想到的是考生,只要考生诚信答卷,高考安全就一劳永逸,其实不然。高考是一项复杂的制度和工程,涉及人员多,虽然考生是高考的主角,他们的遵纪守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高考是否安全。但是,考生的家长、招录人员等也将影响高考安全。因此,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对高考有关各方面人员的监督,另一方面,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高考安全问题,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和全局意识,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确保高考顺利进行。
全社会要齐心协力,共筑平安高考之路,让阳光普照高考。(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李新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