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一线报道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访谈 > 一线报道
北京外国语大学探索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新路径
添加日期:2013/1/11 15:15:54   浏览次数:1120   文章来源: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   加入收藏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近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抓手,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新路径。

  ——围绕育人目标,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围绕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国内情怀国际化人才的育人目标,通过开设人文通选课程,举办“当下中国”、“中国文化”、“经济与金融”、“名著导读”等校园文化系列讲座等途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以促进教师发展为切入点,深化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

  支持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重大外事活动翻译等,以涉外实践促发展;通过名师面对面、教学督导、学术讲座等,以老带新促发展;推荐教师到机关挂职、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岗锻炼促发展;组织教师参加“歆语工程”和社会调研,以社会实践促发展。2012年,学校启动实施《青年教师社会实践五年计划》,计划五年内实现社会实践对青年教师的全覆盖。

  ——创新“X+1”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针对北外党员国际化水平高、对比性思维强、流动性比较大等特点,学校抓主要问题、抓主要环节、抓重点对象,通过成立海外党小组;设立毕业生党员志愿岗、预备党员见习岗;统一管理合同编制党员,建立了“X+1”的党员综合教育管理新模式。

  ——整合校友资源,为公共外交实践提供智力支持

  学校先后成立外交官俱乐部和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举办外交官暨公共外交论坛、大使母校行系列讲座、实用外交学系列讲座、公共外交大讲堂等,推出《从这里走向世界》、《中国公共外交研究报告》等研究成果,为公共外交实践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依托“歆语工程”,培育实践育人载体

  “歆语工程”不仅对北京市远郊区县中小学外语教师进行了全覆盖式培训,先后派出师生志愿者赴12个省(市、自治区)开展支教和师资培训,促进了基础外语教育的均衡发展。“歆语工程”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晖教育创新奖”。

  ——发挥多语言优势,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学校承办18所海外孔子学院,设立“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基地”,致力于汉语国际推广人才储备、教材研发和出版。2012年,成立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推进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国际组织、高校之间实质性合作,妥善回应和解决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留言反馈 | 文件资料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