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学术交流
陕西省“三个强化”推动教育评价改革 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添加日期:2024/4/9 14:46:10   浏览次数:39   文章来源:教育部   加入收藏

 

陕西省“三个强化”推动教育评价改革 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2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之七

教育部简报〔2024〕第7期

  陕西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和高等教育龙头作用,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引导高校人才培养强质量、战略支撑强优势、服务地方强作为,切实增强教育支撑国家战略、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水平,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陕西贡献。

  在人才培养上强化“质量导向”。聚焦高等教育的新定位新部署新要求,大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有组织的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一是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推进国家“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深化“课堂革命·陕西行动”,打造延安精神、西迁精神特色品牌课程,开展“新时代青年延安行”实践活动,组织“百校联百县兴千村”“研究生支教团”等助力乡村振兴,让学生实地感受中华根、延安魂、复兴梦,着力培养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二是打造高水平学科专业群。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将支撑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学科专业建设评价的重要内容,聚焦陕西省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建设,做优做准急需学科专业“引导发展名单”,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反馈机制,加强学科专业动态调整,通过做强一批、升级一批、布局一批、培育一批、淘汰一批,聚集优势学科专业成链、成群、成势,持续提升人才培养与行业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在省高校教指委设立7个基础学科委员会,成立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联盟,建成基础科学“数理”研究院、“生化”研究院、教师发展研究院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三是强化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抓实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建立部省评估协调联动机制,增列服务地方发展、促进文化传承等7个审核要点和1个“特色发展”评价要点,创建“方案审查—中期检查—整改回访—成效考核”的四环节整改检查模式,引导高校树牢育人本位、坚持学生中心、分类特色发展。

  在服务国家战略上强化“区域定位”。以开放合作共享为牵引,实施教育开放评价,建立更高水平的教育对外开放体系,强化留学质量保障,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开创新局面。一是积极服务和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充分发挥陕西区位和资源优势,研究制定7大方面24项教育开放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把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留学生培养、科研合作、交流互访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动态监测陕西教育对外开放发展状况,引导高校加快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二是建立更高水平的教育对外开放体系。强化国际教育共同体建设,牵头成立“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一带一路’职教联盟”“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等合作交流平台。制定“秦岭工坊”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在海外设立3个“鲁班工坊”、7个“秦岭工坊”。扎实开展国别区域研究,启动丝绸之路人文研究中心建设。以网络化、智能化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国际共享,铁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26个专业和293个课程标准被坦桑尼亚、乌兹别克斯坦、老挝等14个国家采用。三是健全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管理办法、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规定等制度,全面规范国际学生招生、培养、管理和服务。依托优势学科专业加大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做优做强“留学陕西”品牌项目和精品课程,健全“选派管回用”各环节措施,实施“中国—中亚技术技能提升计划”,有重点、有计划、分步骤为共建国家培养培训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上强化“实绩贡献”。深化高校科技评价改革,加强有组织科研,引领高校把握科技创新本质,全力提高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一是树立以科技创新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持续完善激励创新、促进转化的政策群,制定进一步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推进省属企业与高校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指导高校出台自设科研机构管理办法,加快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估体系,将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与高校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招生计划指标分配、财政专项经费分配、科研项目和平台建设支持、绩效工资总额核定等资源配置挂钩,将实绩贡献评价落实到校、落实到人。二是深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依托陕西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以省属综合类、理工类高等院校为重点,持续强化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深入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改革、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改革,搭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专用平台,布局建设秦创原陕西高校创业孵化基地,遴选高价值成果重点实施转化,充分释放高校创新创业活力。三是创新科研组织形式。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题、高校答题、企业阅卷”组织模式,增设秦创原“总窗口”专项,加大服务地方专项支持力度,培育学科交叉的创新团队,聚焦重点产业链布局建设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撤销、重组、优化高校科研平台285个,指导高校与属地、“链主”企业共建教育科技人才创新联合体、产业创新联盟、大学科技园,着力增强高校科技服务发展能力。2023年,全省高校科研人员创办科技企业200余家;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78亿元,较上年增长14%;签订技术合同1.8万项,金额114.89亿元,较上年增长65.86%。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留言反馈 | 文件资料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