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共育机制。组建由机关领导干部、教师、村居干部组成的9800余人的留守儿童“代理家长”队伍,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感。建立留守儿童管理台账,组织寄宿制学校教职员工担当留守儿童“代理爸爸”、“代理妈妈”,负责留守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照料。组织79个社区1200多名退休老同志、大学生村官、返乡大学生等参与留守儿童关爱活动,解决假期留守儿童脱管问题。创办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定期开展健康心理团体辅导讲座。
深化情感联系。开展留守儿童冬令营、夏令营,举行“城乡小朋友手拉手”、“我到綦城过中秋”等系列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亲情、学会自强和感恩。建设留守儿童之家、乡村少年宫、阳光工作室等260余个,建立图书阅览室、兴趣小组活动室,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设置“我们的节日”亲情电话,组织9批540多名留守儿童异地探亲,让留守儿童能与父母通话、团聚。
营造成长乐园。建设5个留守儿童“爱心家园”,在中小学校开展感恩励志巡回演讲,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自尊自强意识。在82所学校建设“春苗厨房”,使近6万农村孩子吃上营养午餐。建成102个“校园开心农场”,配备农技专家顾问,编写青少年农业技术指导手册,积极深化实践育人。为600人以上的学校配备专兼职校医,充分做好留守儿童安全管理和卫生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