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要素保障,加强体系建设。制定系列文件,出台62条扶持政策,明确推行现代学徒制、缺编教师包干等操作规程。加强投入倾斜,确保每年城市教育附加费的30%用于职业教育,近三年专项投入2500万元支持重点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基础建设,近三年投入4亿元用于学校扩容和实训基地建设,新增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2所高职院校占地均超过300亩。
致力多元参与,推进产教融合。优化专业设置,面向全市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开设85个专业,市财政对新增专业和新确定的重点专业予以补助,打造服务产业发展的“互联网+文创”等14个优势专业群。设立专项经费补助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和教师挂职锻炼,市政府每年集中表彰一批校企合作贡献突出企业。与275家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建成221个实训基地、工学教室,引进5家实体企业进入学校,形成“前企后校”“校中企”“政校研企”等产教融合模式。
致力模式变革,强化人才培养。试点“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开展校企协同共育。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55名专业师傅带学徒420名,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开办10个企业冠名班、学历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近三年培训退伍军人、来晋务工人员等4.27万人,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获得职业技能鉴定比率达73.8%。
致力人才引育,提升师资队伍。实施“教育人才引育计划”,设专款1500万元,加大安家补贴等政策倾斜,聘用企业技术人才兼任实训指导老师,出台名师工作室补助办法。引导教师到企业蹲点学习并参与技术研发、测试,组织骨干教师到台湾、德国职校蹲点学习交流,在北京服装学院、东华大学等高校培训专业课教师。
致力多极拓展,激发职教活力。打通升学通道,对升入本地2所高职院校的中职学生实行第一年免学费且每人每年奖励1000元。组织职校就业招聘推介会,通过职校承办技能大赛、工业设计大赛等活动,扩大职教影响力。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设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实施“手工匠培养计划”,建立工作室,采用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开设水密隔舱、闽派建筑工艺等多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