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校园快讯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校园动态 > 校园快讯
天津二中化学实验创新战绩卓著
添加日期:2012/9/24 10:10:18   浏览次数:1228   文章来源: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   加入收藏

     在日前由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第十一届中学化学实验创新研讨会与实验创新评比活动"中,天津二中披荆斩棘,其参赛作品《甲烷与氯气反应的新发现》在来自全国22个省市近200名教师进行的化学创新实验展示与评比中夺得全国一等奖。
       获得一等奖不是偶然的,是天津二中一直坚持"教学上创新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创新应该放在第一位"教育理念指引下结出的果实。
      佳绩夯实了我们的团队精神
      近年来,天津二中在"全国中学化学实验创新研讨会"和天津市举办的化学实验比赛中屡获佳绩。学校之所以能够连续取得喜人的成绩,还要归功于二中化学组这支团结奋进、努力钻研、立志教改、勇于探索创新的优秀教学团队。团队中有刚刚从教二三年的新教师,也有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和年逾花甲的老教师。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设计本身就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由一个小型团队集思广益,构思一个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去解决问题,并在实验中培养学习兴趣、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然而,《甲烷与氯气反应的新发现》这个团队在每一次实验中都伴随着惊险和惊喜,失败更是常有的事儿。每当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时,她们就相互鼓劲,她们常对自己说:"心态一定要平和,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能轻易取得成功。"
       参与《甲烷与氯气反应的新发现》这项实验的共有3位教师,分别是高二年级化学教师蔡淑梅和高三年级化学教师冯雯、刘树磊。通过参赛,她们深刻体会到这个实验的成功不仅展示了自己,同时也展现了一个团队共同探索的协作精神。当然,她们也从兄弟省市同行那里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该校校长陈文昌告诉记者:"学校积极为教师们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就是想通过这些活动使教师们能够得到锻炼,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们取得的优异成绩充分体现了她们的协作精神。这次获奖的3位教师有中年教师,也有青年教师,中年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一点是非常可喜的。"
       让实验走进课堂教学
       "许多化学知识,如化学概念、基本原理等都是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得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对实验的正确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从而掌握化学知识。"这是每位化学教师的共识。
       二中的化学课堂摒弃了不动手、只动嘴的教学模式,每节课都设有实验操作内容,而且是学生分组实验,并力求做到每个实验都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观察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
       蔡淑梅老师说:"化学实验在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智力,化学教学本身并不仅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知识,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的能力。实践表明,要提高学生化学的运用能力,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通过化学实验教学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化学原理和实验手段,了解内因和外因、量变与质变等,这不是其他教学效果所能替代的。因此,化学实验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形象思维是学习化学的基础,是学生成长过程中所应重点培养的能力。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最佳场所。在实验教学中,二中教师会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对知觉进行整理,组织感觉信息,使感觉材料秩序化、整体化后,进而形成直接感性反映形式,如在讨论金属钠和氯气反应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煤油中放存的"钠"的活泼性,然后再利用反应的强烈程度引导学生对氯气的氧化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通过对生成白烟过程的思考,进而可以得到金属钠和氯气化合的产物;用形象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使微观的感念和反应具体化、形象化,锻炼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化学实验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例如此次在《甲烷与氯气反应的新发现》实验中,使用的外制内中玻璃罩子就充分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环保性。
       获奖者之一冯雯老师介绍,甲烷与氯气反应就是高中有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之一,也是高中学生学习有机化学接触到的第一种有机反应类型。由于CH 4与Cl2取代反应是一种自由基反应,不同于以往学习的离子反应,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反应原理与反应类型,教师们要反复进行课堂演示。这个实验的成功是在一次课堂演示中,意外出现了爆炸,产生炭黑,与原来课本的现象和结论都不一样,因此,师生们带着这一疑问共同探究。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经过查阅资料,师生们对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有了重新认识,光照强度的不同是决定该反应的发生及生成物不同的主要因素。
       为了使学生理解这一反应机理,3位教师又拟设计一组基于改变光照强度不同来控制反应产物不同的对比实验,但随即出现了反应条件不易控制、环境对实验影响较大、不环保等问题,为了达到设计效果,老师们不知被氯气呛过多少次,实验回来3个人常常头晕恶心。经过不断摸索和一次次反思,她们最终将闪光灯、LED光源及有机玻璃罩等非实验室常用仪器引用到实验装置中,解决了上述问题,并把实验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之内。
       提到实验过程,冯雯老师兴奋地说:"探究过程使我们体验到’实验探究的乐趣’及’带着学生走出课本’的新课程理念。同时,还能启迪学生思维,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孙方介绍:"天津市化学教研室将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基地设在二中,这个基地不但体现了市教研室对二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充分认可和肯定,还为学校和教师们创造了更多学习交流和观摩的机会,让教师们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从而做到注重课堂教学,更重视实验教学,最终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天津二中化学组的教师们有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他们在教学实验中积极参与化学实验课题的研究活动,深入研究,刻苦钻研,以严谨求实的态度精心策划实验,并在实验中克服因环境、试剂和仪器变化等造成的种种困难,最终将实验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充分展现在课堂上。
       张妍 文 照片由学校提供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留言反馈 | 文件资料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