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紧贴行业需求,积极研究并实践医药卫生领域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
实施“基础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打破现有培养体制,加强与上海药物研究所、北京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实行多导师联合培养、第二校园培养和国际化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本科生在导师组的指导下进行个性化学习。入选学生接受每周2小时的“导师课”教育和每学期不少于300小时的科研能力训练,本科期间必须完成在协同单位不少于3个月的“第二校园经历”的教学环节,参加重点实验室的课题研究。学校和导师共同为拔尖计划学生创造国际学术交流和访学机会,指导学生修读国际MOOC,开拓学生国际视野。
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药学服务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由“以药品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与北京医院、上海长海医院、南京鼓楼医院等40余家三甲综合医院合作,开展全国临床药师后备人才“协同”“规范化”培养体系建设和医疗机构临床药学实践教学基地标准研制。与美国密西根大学、明尼苏达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国外高水平药学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定期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继续学习,毕业后按协议约定回国从事药学服务工作。与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合作,挂牌成立药师教育学院,共同推进执业药师定向培养、学历能力提升、执业技能训练,完善和推动执业药师制度建设。与“老百姓大药房”“先声再康大药房”等药品流通企业合作,探索建立社会化示范性执业药师教育实训基地。
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端制药工程技术人才。自2002年起,学校率先探索建立6年校企合作不断线的长学制生物医药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2012年起,学校进一步将这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的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模式推广到制药工程师型人才培养中。与国药集团、石药集团、先声药业等国内领军型制药企业合作开展“卓越制药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研究生培养基地”“博士生工作站”,共研《生物制药设备》《制药工程学》等6门工程类课程,共推“百名教师进企业,百名工程师进校园”的“双师计划”。“卓工计划”学生拥有“车间见习-工程实践-毕业实习”等累计1年的本科企业学习经历,以及2.5年的工程硕士研究生企业培养经历。在“边学边干,知行合一”的培养环节中,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职业素质均有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