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学雷锋志愿服务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努力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
突出教育引导,发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育人功能。今年学雷锋日,学校以“弘扬雷锋精神、深化志愿服务”为主题,引导青年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周边社区、中小学校、敬老院,开展医疗卫生、帮孤助残、法治宣传、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各学院团组织成立助残服务队,在周边社区开展“爱幼助残行动”。法学院组织学生围绕“依法治国”主题在网上开办“法治课堂”,在社区开展普法宣传。学生会通过微博、微信渠道,发布“网络文明志愿宣言”话题内容,开展“我为雷锋精神点赞”活动,倡导健康、积极、乐观、友善跟帖,努力营造健康网络环境。校园网开展“兰大为美,美在人心”宣传活动,引导学生以学雷锋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团队建设,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长效化。加强对校级层面“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建设和支持,完善协会章程和规章制度,打造32支特色志愿服务队。鼓励各学院组建二级青年志愿者协会,支持各类公益性学生社团、研究生支教团、西部计划志愿服务队等多层次的学雷锋志愿团队90多个,建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体系。充分发挥志愿服务基地作用,针对服务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需求,长期结对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持续受益群众超过5000人。目前,持续不间断志愿服务超过十年的基地已达10个,帮扶效果受到群众好评。
坚持品牌引领,发挥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辐射作用。充分发挥“四点钟课堂”“暖冬行动”“留守儿童之家”“心灵有约”“七彩课堂”“E路向北”“家庭小药箱”等品牌志愿服务活动的辐射引领作用,吸引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环保公益类社团“绿队”从捡拾校园垃圾开始,逐步走出、放眼西部,积极参与到保护普氏原羚、“湿地使者”行动当中,坚持14年专注环保事业。学校老教授协会积极行动,发挥离退休教职工的专业特长,建设“银龄行动”援助基地。退休干部刘易自费创办社会公益图书馆“绿云书庵”,努力将其建成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推行项目化运作,提升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质量。学校每年设立专项,评选出学雷锋志愿服务优秀项目,以项目化运作的方式给予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自行设计活动方案和预算参加评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校支持下,“爱幼助残”“关爱空巢老人”“关注留守儿童”“关爱女孩调研”“农民工子弟援助计划”“非物质文化保护”等一批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取得良好效果。研究生志愿者团队连续四年承担甘肃省卫计委“关爱女孩行动”调研项目并荣获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