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一线报道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访谈 > 一线报道
河海大学实施学科建设行动计划
添加日期:2014/12/18 0:06:12   浏览次数:844   文章来源:国家素质教育网   加入收藏

  河海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水利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大力实施学科建设行动计划,坚持需求引领,智慧布局,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协同创新,加快建设“水利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提升保障国家水安全以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是跟踪前沿、服务需求,完善学科布局。围绕现代水利、民生水利新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加快交叉领域和方向的渗透融合,促进水利学科的统筹规划,引领水利学科发展的前沿方向,提升解决国家重大水科学和技术问题的能力;服务国家海洋发展战略,设立海洋学院,加快凝练海洋学科发展方向;瞄准农村农业发展需求,加快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发展,充分发挥学科在推动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村现代化方面的支撑作用;服务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多种混合能源的综合应用技术研究,加快推进新能源学科发展;顺应材料科技发展,探索符合材料科技发展趋势、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学科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材料学科。该校目前已挂牌成立海洋学院(筹),进一步推进了学校学科领域的拓展。

  二是分类规划、协同建设,优化学科结构。坚持重点建设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分类规划学科发展路线图,实施特色学科引领工程、传统学科提升工程、新兴学科突破工程、支撑学科协调发展工程,构建特色、省、校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特色优势学科争取达到国家重点学科实力;建设好已获批的省优势学科,并在具备一定集成效应和发展基础的传统学科中着力培育新的省重点学科;结合国家和学校发展需要,遴选校级重点学科,加强建设。以对学校整体发展的影响力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活力等为考察点,结合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与工程中心、“2011协同创新中心”以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设立学科特区,促进学科跨越式发展。

  三是凝聚队伍、构筑平台,加强内涵建设。围绕战略性学科方向,培养或引进院士、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学科领军人才。帮助青年骨干教师尽快脱颖而出,充实学科后备梯队。构建围绕人才建学科,围绕学科引人才的新机制。通过跨学院协同、多学科交叉融合,力争建成新的国家级、省部级学科平台,强化平台对学科建设的支撑作用,通过平台建设,提高解决国家有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的能力,产生更多高水平成果。大力推进国际化,以现有优势学科为基础,强化学科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对学科前沿问题的研究能力,提升学科国际影响。

  四是完善组织、激发活力,改革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学校、学院、学科点三级学科建设管理体系。学校负责学科建设的统筹协调;学院开展学科建设的组织实施;学科点落实学科的建设任务。以学院为管理重心,进一步激发学科组织活力。修订各类管理制度,构建学科建设的长效机制。完善学科队伍建设制度,逐步形成固定岗位和流动岗位相结合、长期合作和阶段合作相补充、问题研究和项目研究相支撑的学科队伍建设制度;完善学科协同创新制度,形成热点问题多学科经常性研讨机制,完善重大项目协同组织管理制度;完善学科建设自检制度,引进学科自检平台,加强对学科建设过程的督查和管理。

  目前,河海大学已成立学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组,院系和学科点学科建设组织也在构建过程中,三级学科建设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基层学科组织活力得到激发,学科建设的内在动力进一步增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留言反馈 | 文件资料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