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教育评论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站内文章 > 教育评论
让教书育人楷模的旗帜飘扬
添加日期:2012/7/17 11:03:42   浏览次数:1147   文章来源: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   加入收藏

  6月20日,由教育部、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报告团首场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举行。此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3个分团分赴全国15个城市开展示范宣讲,这是教育系统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师德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举措之一,树立教书育人的楷模是师德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优秀教师,比如最美教师张丽莉,忍痛护住高考准考证的教师周玉兰,以及教书育人楷模先进事迹报告团中16位教书育人楷模,他们的感人事迹有着催人向上的积极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书育人楷模对高尚师德的宣讲与现身说法可以让师德要求变得具体形象,更容易被人接受,更易激起广大教师的模仿行为。

  对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的宣传有利于育人为本教育思想的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育人为本是以人为本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即: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育人为本明确了教育的目的,展示了教育的本质属性。报告团中的楷模在教学中践行了育人为本的思想,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佳芬说:“也许,这群孩子不会成就多大的事业,但他们是生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理应获得公平的机会,共享人类的尊严。”职业学校教师徐英杰说:“每一个学生都有培养的潜质,都可以掌握一技之长,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永远不会丢下任何一个学生!”他们的思想与行动对广大教师具有带动作用。

  对教书育人楷模事迹的宣传还有利于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对教师辛勤奉献的认可与尊重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可缺少的外部环境。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没有相互尊重,教育就会变成一场严酷的、永无休止的、疲惫不堪的战争。”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教师的行为往往会被家长曲解。比如,学校苦心为学生安排了郊游,家长会疑心学校和教师从中牟利,不能体谅教师的善意初衷和在这个过程中的费心劳神。凡此种种,不一而述。绝大多数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燃烛成灰,他们渴望社会和家长的理解与尊重。教书育人楷模的事迹能让社会了解教师的付出,有利于树立教师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在尊师重教的沃土之上,教书育人楷模扬起的旗帜将引领广大教师在教育强国的路上不吝汗水,勇往直前!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刘玉娟)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留言反馈 | 文件资料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