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西南大学实施 “三为三化”筑梦工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以体制建设为根基,确保传统文化教育常态化。一是成立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和规划教育方案和制度,确保传统文化教育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经费,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内容。二是成立重庆国学院。与重庆市教委合作举办重庆市国学院,以中华文化价值体系为核心开展国学研究、教育、培训和推广。三是组建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力量。整合西南大学及重庆其他高校相关学科的力量,组成了约50人的传统文化教育骨干队伍。
以特色活动为重点,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精品化。一是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举办川剧、京剧、话剧等传统艺术专场20余次,观看师生达2万余人。二是打造“雨僧讲堂”、“含弘讲堂”、“光大讲堂”、“学行讲堂”四大讲堂文化品牌,邀请国学大师、专家开展国学讲座50余场。三是成立传统文化学生宣讲团,从文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等学院遴选熟悉传统文化的学生10名组建学生宣讲团赴高校、中小学、社区、农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40余场次。四是组织开展“国学季风”主题教育活动,包括“一读、一讲、一演、一赛、一秀”的“五个一”重点活动和常规活动,通过名著阅读沙龙、传统文化知识讲座、经典剧目展演、知识竞赛及家乡传统文化寻访展示等途径,将传统文化传承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以媒体传播为亮点,确保传统文化教育立体化。通过网站宣传、微博、手机报等新媒体宣传,做到传统文化教育“三进”,力保教育全面立体覆盖。一是传统文化进教材。学校编写《传统文化概论》、《杜甫诗评》等专著20余部。二是传统文化进课堂。开办《名著赏析》《传统诗词赏析》等专业选修课10余门。三是传统文化进新媒体。建立传统文化专题网站,开办《西南大学手机报》、《西南大学学子手机报》,“西南大学”移动客户端和官方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四是传统文化进人心。开展“心系传统,血脉相连”微博原创、“家乡传统文化以小见大”微视频、“毕业季——我为文化代言”微讨论、家乡传统文化寻访展示等文化活动,确保传统文化教育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