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一线报道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访谈 > 一线报道
同济大学多措并举筑牢学生理想信念之基
添加日期:2014/2/27 14:30:43   浏览次数:771   文章来源: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_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   加入收藏

  同济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通过多维度正面教育、多形式社会实践、多渠道网络引导,把好意识形态阵地,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多维度开展正面教育,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教育主阵地。一是立足三个课堂,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积极推进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思政课讲课比赛制度化、教学交流研讨经常化,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依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将时事报告、学生党建教育、法治教育、道德教育等主题融入其中,强化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认识。结合“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可持续发展通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二是开展主题思政教育,弘扬主旋律。结合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等时间节点,开展“中国梦”、“党旗下的青春”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传递正能量;开展“绿色发展青春同行”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大学生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三是依托学生党建,凝聚和辐射广大学生。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做好“选苗育苗”,确保把优秀青年学生吸纳到党组织中来;积极通过开展党员系列培训、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等做好党员教育;积极发挥学生党员示范带动作用,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开展“红色星期二”等系列活动,不断增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学生共同进步。

  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教育,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实践环节。一是感受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的体验实践。通过组织“十八大精神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宣讲”、“新生看上海”、“西部大开发考察”等主题实践活动,让广大学生深入城市乡村,直观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2013年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主题,组织数百名学生选取全国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八个地点,深入调研,并结合所学专业建言献策。二是提升综合素质提升的教育实践。社会实践平台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看社会的平台,也提供了受教育的平台,是一个锤炼品格、考验意志、培养团队精神和责任意识的绝佳机会。近年来,学校开展“济?城市人”系列实践活动,年均参与学生数万人次;每年还举办其它各类社会实践性活动2000多项,参与学生10万多人次,广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开阔了眼界、受到了教育、增长了才干,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多渠道开展网络与新媒体育人,拓展意识形态教育新空间。一是建好主题网站,掌握网络引导主动权。学校在校园网上建立了党建工作专栏,建立学习十八大、为民务实清廉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专题网站,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开放的学习平台。各院系学生党支部纷纷建设网上党支部等,实现了党建课堂网上、网下的结合。二是建好用好新媒体平台,开展全方位思想引导。重视新媒体平台建设,做到“学生在哪里,辅导员在哪里”,辅导员纷纷建立了个人微博、博客、微信、QQ空间等育人载体,通过这些新型网络工具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影响。学校还组织学生团队研发了“微同济”(WeTongji)手机应用软件,发挥其即时、交互、记录功能,发布,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资讯,对学生开展引导。三是加强网络舆论导向,建立网络思政育人机制。实施“网络领航工程”,设立“网络育人平台建设基金”,促进辅导员建设网络育人平台、开展网络育人课题研究;定期开展辅导员网络育人专题培训,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和育人水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留言反馈 | 文件资料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