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教育新闻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站内文章 > 教育新闻
南京市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添加日期:2013/7/23 11:40:27   浏览次数:909   文章来源:全国素质教育工作委员会   加入收藏

  南京市积极推进“以普通高中多样化建设促进素质教育创新发展”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将“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工程”列为本市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制定《关于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实施方案(试行)》,强化组织领导,扎实推进试点工作。

  一、积极推进高中改革发展

  多年来,南京市围绕 “建设教育名城、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积极推进普通高中改革发展。“十一五”期间,相继启动实施了“南京市中小学才艺拓展计划”、“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星光计划”等,先后命名一批艺术、科技、体育特色学校,部分高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实验,逐步构筑起学生多元成长成才的“立交桥”,为个性鲜明、特长突出的学生提供发展机会。如南京外国语学校培养“以外语为特长、文理兼通的国际化复合人才”,南师附中建立立体化校本课程体系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南京宁海中学的美术特色教学,南京行知实验中学的“综合高中”普职分流办学经验等都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近年来,南京每年提前被国内外大学本科录取学生数、保送清华和北大学生数等始终在全省名列前茅,先后涌现出王珂(“中国的小盖茨”)、华演(国际小行星组织命名“华演星”)等一批优秀拔尖创新后备人才。

  南京市还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促进普通高中和高等学校的有机衔接,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拓展更多的渠道。如南京一中开设“崇文班”,由南开大学校长饶子和院士担任名誉班主任,一批教授专家参与指导、改革课程设置;金陵中学成立“南京大学·金陵中学准博士培养站”,由微结构国家实验室主任邢定钰院士牵头,南京大学7位长江学者、25位院士以及多名教授与金陵中学42名高一学生结对,此外,金陵中学还与东南大学合作打造“未来卓越工程师培养基地”。

  二、重点打造四类高中

  南京市将以促进学生全面多元发展为根本,以普通高中办学模式改革为重点,以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为途径,按照高质量有特色发展的人目标要求,鼓励学校立足自身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大胆探索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实施“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工程”,在未来的5-10年,通过重点建设和滚动发展,构建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格局。“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富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四类高中,即综合改革高中、特长发展高中、普职融通高中、国际高中,努力形成特色鲜明、课程丰富、资源开放、评价多元、育人全面的普通高中发展新局面。针对不同高中多样化办学的不同需求,“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工程”将按照“整体规划、分类推进、政策激励、自主发展”的原则,促使各类学校不拘一格又好又快发展。工程实施周期5年,分三个阶段推进。试点学校将通过招标方式进行,初期专家组对项目申报学校进行评审,中期评估,末期验收。

  三、多举措保障高中多样化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市级统筹规划,区县科学管理,社会有效参与,学校自主发展”的普通高中管理格局。

  --创新体制机制。积极鼓励多样化办学试点校通过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吸纳社会资源参与普通高中办学;探索实行弹性学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对一批办学水平较高、项目实施成效显著的普通高中,给予更大的自主权。

  --加大经费投入。坚持“以奖代拨”的原则,“十二五”期间,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建设工程”。

  --优化课程设置。积极研究国家法规性课程框架内的学校自主课程建设策略,按照规范-质量-特色的发展路径,科学有效推进;积极开展学科课程基地建设,整合优质课程资源,跨校共享精品课程。依托高校和社会教育资源建设一批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基地,为学有专长的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空间。

  --加强队伍建设。在普通高中着力培养一批名校长、名教师、名学科带头人,全面提高教师道德、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积极完善教师准入制度和培训制度,为引进专长教师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

  --健全评价体系。建立、完善普通高中评价机制,通过细化指标和调整权重来增加学校特色发展的动力;建立以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学校以及教师、学生多元评价体系;努力形成政府、专家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江苏省南京市提供)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留言反馈 | 文件资料下载中心